长征路上的英雄
初中刚接触历史那会儿,历史老师第一节课给我说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关于长征时永远留在我们家乡的英雄们。时间回到1934年,红军进行第二次长征,12月,红军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敌人力量薄弱的黎平县城德凤,到了黎平,红军避免了落入敌人陷阱的危险。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六团会同红三团,占领黎平城不久,召开了黎平会议。在黎平战斗中,红军遭到突袭,牺牲了当地参军以及未知名的很多红军。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行为,黎平人民在当地最高山——南泉山上为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建造起一座烈士陵,那里安葬有13位红军战士和3位解放军烈士,并立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石碑高约20米,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有毛主席“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和“死难烈士万岁”的题词。如今87年过去了,烈士陵园附近早就建起了一座寺庙,仿佛是为了摆渡那些烈士伟大的灵魂。寺庙旁有一口源源不断流淌的山泉,泉水冰凉可口,每天早晨各家老老少少都喜欢晨练结束后跑到山上来饮一口泉水,饮完又在一旁的凉亭上休息,下山前都习惯性地走到人民纪念碑前看一看再回去。在这里有很多墓碑上连名字都没有,他们是为了红军为了国家长征至此而再也回不去的最可爱的人,或许他们的父母这辈子都不知道儿在何处。但是80多年来,他们在黎平人的心中早就有了同一个名字——英雄。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来到烈士陵园祭奠,小时候自己的民族情结不深厚,一心只想不用上课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初中高中后,每年清明学校扫墓志愿者报名我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原因也不再是为了少上两节课,而是心中油然而生的敬意驱使。志愿者领头人举着中国国旗和共青团团旗,我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深情朗诵歌颂英雄的诗篇,举目是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低头是为战士英雄的默哀。当我们唱起国歌:“起来……”那一刻,每每热泪盈眶,也是那一刻我明白中华人民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们身上流淌着民族的血液,肩上扛着每一代人的责任,为何他们那时那么年轻却又那么无畏死亡英勇赴战?为何他们愿意舍下家中老小跟随红军?因为爱国,为了国家的安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辞。我们如今能被强大的祖国保护起来,正是在那个时候,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生命在保护祖国。曾经我们的国防没有先进的武器库,没有坚固的坦克炮弹,真的就如电影里拍摄的那样,是作战英雄们用身躯一个接一个地挡住敌人的枪林弹雨。随着祖国的发展,我们现在掌握了先进的国防技术,但是我们的使命还在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新一代要主动肩负重任,我们不再是战场上的人身盾牌,我们要做的是科技兴国,积极投身祖国的事业。因为爱国,为了祖国,我们要做新一代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