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涵盖了生活中最基本的四样元素,每个人都在为之奔忙、为之焦虑、为之欣喜,蒋勋却从中看到美。他让高高在上的美学降临人间,用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教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去品味人生。
新竹城隍庙,是蒋勋很喜欢的一处庙宇。他从小生活在庙宇附近,知道庙口前的小吃往往最诱人。庙口的“吃”,是很有讲究的事情。为什么这里的食物这么好吃呢?我想在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数得上名号的极品美味,无一不是以“手工制作”著称。脱离了手工业的社会后,亲手慢慢熬制的酱料、等待多时发酵好的葡萄,都变得弥足珍贵。在书中,蒋勋提到自己做意大利海鲜汤的经验时,和大家分享了生活里一些非常小、非常细碎、你不容易注意到的快乐:“把蒜片爆香的快乐、把洋葱炒到金黄色的快乐、番茄被小火熬煮到非常漂亮艳红色的快乐,还有,把月桂叶揉碎以后,产生出一种非常特别的香味。”这些快乐非常细碎,很容易被忽视掉。而生活美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去享受,去爱你的生活。
除了食物以外,和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衣服了。人类最初为什么要穿衣服呢?很多人都知道是为了御寒、蔽体,就像食物的基础功能是“喂饱”一样。慢慢演化到现在,衣服又融入了很多文化元素、社会教化规训因素。很多时候,我们在正式场合穿的西装并不符合当时的天气,甚至并不那么舒适;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名牌,即便它的文化背景并不适合我们自身的气质。然而我们都忽视了一点,有自己独特品味的穿着才叫美。鞋子穿久了就会磨出因为你的走路习惯才会有的痕迹,穿的越久越舒适。卡其布料的衣服,洗的越多,越会产生一种柔软和对皮肤的亲切。记忆是很美的,全新的东西因为少了记忆的感情,缺少了一些故事和怀旧。
人生的第三件大事——住,也包含很重要的美学。去到一个城市,给我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城市的建筑,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风格。而很多大都市,却因为不断的改造,拆除老建筑,掺杂外来元素,失去了自身城市的风格。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往往没有办法感觉到建筑风格上令人感动的力量。如果用放大镜继续探索,小到我们的家,也时常不被我们重视,就像蒋勋说的——有些人只有“房子”,却没有“家”。“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人对家是很依赖的,这里的“家”,它不仅仅是你用心布置过的房子,也包括你打开门后,面临的那个居住环境。
当可以快,但你依然选择慢的时候,这才是行的美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改变,我们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火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快乐,这个快乐就是速度感。然而,这样的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焦虑。我们总是追求更快,再快一点。在巴黎的时候,蒋勋看到那里拥有完善的散步空间和自行车步道。那些提着公文包、踩着滑板去上班的巴黎人,他们没有追求速度,实际上还经常会堵车。但他们拥有了个人的时间,享受到了沿途的风景,这种慢生活,是能够提升人的幸福感的。
蒋勋所言之生活美学,是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最主要的是慢下来,用心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而影响到小家,环境,一个城市。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生活美学。